盘趣味:年轻人的娱乐意识
2020-08-13 来源:开平租房网
盘趣味:年轻人的娱乐意识
青年娱乐。 这个词,乍看着,挺切·格瓦拉的。 如果你有这种印象大致上应该没错,至少在大众侧,不是个主流词汇。由上而下看,这个词试图对青年的娱乐生活作出某种约束性描述。可能,是有必要的。毕竟,我们没有分级制度。 当然,这种口吻,弄得挺像中宣部或总局似的。但是中国娱乐的两极化严重,一边是极度成人化的,在年轻人看来显得很无趣;另一种,过于低幼化,把年轻人看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一直主张“得年轻人得天下”的主流社会和商业,总在行动上与自己所倡导的有些南辕北辙啊。所以,目前供给年轻人的娱乐内容,总有那么点儿不得青年们的人心呐。 不过年轻人也不care,比如,他们压根儿不看电视。虽然电视曾是大众娱乐中心,统治全球娱乐业态近百年。年轻人却对此嗤之以鼻。现在,逐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成年人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 近两年,娱乐产业用“青年娱乐”这种描述,试图在市场中划一片属于青年人的地带。去年,凤凰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为此要做点什么时,我想,总算有人站在年轻人视角,来看待娱乐这件事了。 当然,如果是单纯娱乐宣泄,公平的说,互联网视频的草创期就有人尝试,且一度获得过成功。可成年人的傲慢在于,总以为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那种被设计成讨好、取乐为目的的单纯的情绪发泄,逐渐让年轻人厌烦。 成年人的商业世界很富有技巧,他们最开始对年轻人的形象达成了某种共识,然后以成人年所熟知的娱乐形式,将年轻人塑造成为盲目追星、看脸、消费八卦和缺乏理性,以此来切市场的大蛋糕。 很遗憾,他们虽然掌握社会权柄,可投喂任何受众,可这些技巧逐渐被抛弃。比如,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流量明星”,以闪电般的速度占据娱乐圈,到现在被视为缺乏专业性,中间不过三四年。 这里,大众总会很容易得出一个偏差性结论,认为是年轻人追逐流量明星,让“只有颜值,没有演技和专业能力”的他们来到舞台中央。是市场理性,成人的审美口味抛弃了这些速成偶像。 这种看法显然不够客观,应该说是市场主体——年轻人——彻底抛弃成年人掌握的商业世界所推出的流量偶像们。 成人年总会先入为主,有些时候,傲慢的将年轻人的网络趣味斥为“破坏”,但随着这些趣味流行,很快反过来啪啪打他们的脸。 还有很多时候,即便成年人意识到,是不是对年轻人的口味缺乏尊重,年轻人还可能反过来对成年人这样的反省“不以为然”,因为,即使主流对他们不在意,他们同样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趣味。 我们面临对的网络文化,某种程度,可视为来自年轻人的开山和搭建。成年人很难在网络原生文化中找到他们的原创。然后,互联网世界反过来向现实渗透,逐渐影响着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 可是,年轻人似乎从来没有享受到对文化的贡献与之相应的目光,他们不过是商业上的数字,是利润上的贡献率,仅此而已。 凤凰网的同仁们似乎对此报以雄心,在这个所谓“正统”当道的空间,试图给年轻人以相应证明,至少让年轻人造就的“青年文化”,在这个过于成人化的世界,能切出一块“伊甸园”来。 年轻人在豆瓣、贴吧、QQ空间,甚至搞笑段子等网络空间抱团,为自己的生活乐趣劈荆开道,乐此不疲。他们扎根互联网,从传统文化或外部思潮吸收养分,将其变成很中国,很年轻人的东西。 在凤凰网看来,这个“破坏”和创造的娱乐意识和对自生活方式的开垦,如果用2019年的他们的话来讲,就是“盘”趣味。 孟鹤堂和周九良有个相声,叫《文玩》。里面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盘他”。相声中,碰到什么盘什么,不管能不能盘,先上去盘他,很是魔性洗脑。 “盘”这个字,来自文玩圈,指经过反复摩擦,使文玩表面更加光滑,有质感,从而文玩变得更有价值。网络流行语中的“盘”,被引申为“万物皆可盘”,千万种场景,千万种盘法,只要有情绪,盘就对了。
婴幼儿肚脐贴滨州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宁夏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