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作人解除合同权的法律性质从一则承揽合同拳
2020-04-30 来源:开平租房网
定作人解除合同权的法律性质——从一则承揽合同纠纷案例谈起
原告与被告于2001年6月18日订立了一份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为被告加工生产梧桐木产品?即儿童木马玩具底座 ,数量为16600套,每套价格为55元,合同总价款为916300元;履行方式为产品经被告验收合格后,由被告自行包装并提货,每10日供货一次,付款方式为首批提供300
原告与被告于2001年6月18日订立了一份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为被告加工生产梧桐木产品?即儿童木马玩具底座 ,数量为16600套,每套价格为55元,合同总价款为916300元;实行方式为产品经被告验收合格后,由被告自行包装并提货,每10日供货一次,付款方式为首批提供3000套的价款,被告在合同签订后的5日内预支82500元,余款在以后的每10日为一个供货周期后2日内付清;违约金为总价款的20%。合同订立后,原告开始组织生产,由于各种缘由
,原被告经过协商一致变更了合同的部分内容。2001年9月21日前被告实际在原告处提取了11660套,已付货款82500元,2001年9月22日被告提出解除合同,而此时原告已生产出木马底座892套。
根据以上事实,法院认为虽然作为定作人有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但原告在被告提出解除合同已加工出892套木马,依公平原则,应当判归被告所有;同时法院还认为被告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在承揽合同中已对违约金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原告有选择权,本案的原告选择了违约金,应予以支持。据此法院作出了如下判决:?一 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货款558800元;?2 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存放于原告仓库内的892套木马底座自行提走,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支付原告货款49060元;?三 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违约金183260元。
法理分析:
这是一则案情其实不复杂的关于承揽合同中关于定作人的单方解除合同权的纠纷案件,但是笔者认为法院的判决意见是值得商议的。我国《合同法》268条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本案中的争议的焦点在于:(1)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权的法律性质;(2)赔偿承揽人的经济损失的方式,是赔偿损失还是支付违约金。关于这两点,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权的法律意义及立法现状: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诚实取信是罗马法确立的合同基本原则,它乃至不承认合同的消除,唯买卖得附加于一定期限内,不支付价金者,则契约消除的条款。但是它是奴隶制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经济的范围和深度,人类社会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亦要求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各国合同法中都设有合同消除制度,以满足交易主体由于主、可观情况发生变化,而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调剂或消除。
承揽合同中定作人享有的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属于一种特例,是由承揽合同的特点决定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缘由:首先在承揽合同的实行进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定作人已不再需要与承揽人完成约定的加工成果了,如果定作人没有单方解除权的话,于此种场合下,定作人要想解除合同只能援用《合同法》总则中有关合同解除之规定,与承揽方协商消除,如没法达成一致,则定作人就会被拘束在法锁里,继续履行合同直至承揽工作完成,其结果是违背了定作人的理性预期,并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对定作人权利的保护,合同法作此规定;其次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常常面对的是众多的定作人,其中一个定作人解除合同,对承揽人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定作人则有较大的影响,权衡二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赋予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权更为公平合理。
关于定作人的单方消除权,多数国家的法律是予以认可的。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794条规定:建筑工程虽已开始,定作人亦得根据其单方的意思,于赔偿承揽人的一切费用,劳动力及此承揽可得利益后解除。《日本民法典》第641条:于承揽人未完成工作期间,定作人可以随时以赔偿损害而解除合同。《德国民法典》第649条规定:定作人得在完成工作前,随时预告解约通知。《意大例民法典》第1671条规定:虽然工作已经开始实行或服务已经开始提供,但是定作人得消除契约,不过要以对承揽人支出的费用、实行的劳动和丧失的可得利益的偿付承当为限。如前所述,我国《合同法》268条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二、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权的法律性质
《合同法》268条规定的定作人的单方解除合同权是一种法律权利,根据民法学关于权利分类原理,定作人的单方解除权属于构成权,即以定作人的单方意思便可消灭当事人之间的承揽合同关系。
定作人的单方解除权的规定是不是是强制性法律规范,我国《合同法》未予说明,有人认为是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但我认为它不是强制性法律规范,当事人可以作相反的约定。衡量一项法律规范是授权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其判断标准是以是不是伤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违背此项规定会导致侵害社会公共利益,那末它就是强制性的,在承揽合同中,如果当事人在合同排除了定作人的单方消除权,仅使定作人遭受一定的损失,不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混乱,况且在私法领域内约定大于法定。
当定作人行使此项权利时并不构成违约。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有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其主要特点是权利人行使权利而做出的行为,不仅不应当承当法律,还应当遭到法律的保护;只有相对权利而言的义务主体,如若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历史上从罗马法以来,民法上一直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即行使权利不构成违约。固然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约束,它必须建立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超越这一范围,也会致使承当法律。我国的《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但该原则仅适用于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以损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显然,定作人根据《合同法》赋予其单方解除合同权而行使此项权利,不能认定为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并且应当遭到法律保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定作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需要而消除承揽合同,是合同法赋予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如果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无相反约定,定作人均可以依据此项规定行使权利,而行使权利其实不构成违约,否则,该规定还有何存在的法律意义。
三、定作人的单方解除合同权与法定解除权
在本页浏览全文>>(总计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柳州白癜风医院排行榜治疗小儿便秘的饮食禁忌
怎样治疗烦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