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份报告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牛
2021-12-29 来源:开平租房网
在2012上海书展明日开幕之际,2012年度“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昨天由上海市出版局发布,从这份报告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普通市民的阅读依然以纸质阅读为主,但纸质阅读与络阅读的时间相近,数字阅读要超过甚至替代传统阅读,一定时期内还没有可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共存。此外,在传统纸媒领域,只有三成多的受访者每天读书超过半个小时。
这是上海出版局连续第二年就市民阅读状况组织专门调查并发布权威报告。
《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对市民的阅读偏好、阅读需求、阅读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管理决策、行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该项目是由上海市出版局委托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组织实施的专题调查研究,项目课题组自2011年11月开始启动调查,在预调查和问卷设计的基础上,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1月开始在全市17个区县范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数千份,基本覆盖各个阶层和年龄段,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88 份,经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建模并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形成《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
纸质阅读仍是市民首选
根据调查报告,86.6 %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越来越重要”,10.6 %认为“一般”和“说不清”,仅有2.11%作出“越来越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负面评价。所以,对上海市民而言,阅读依然有其重要性。这一趋向和2011年调查的结果一致。这说明上海市民对于“阅读”在“知识与个人生存(生活、工作)状态”之间的认识极具正面性且相当集中。
那么在互联的冲击下,上海市民的阅读形式有何变化?根据这份调查报告,上海市民首选阅读方式仍是传统纸质阅读,有56.69%受访市民选择传统阅读,“络阅读”为 2.06%,“电子终端阅读”则为10.66%,这显示手持阅读设备推广、提升仍具有较大空间。
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主要与阅读的质量和要求相关。纸质阅读的优势在于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这其中包括一些篇幅长、文字比例大的材料以及专业性强、为收藏和保存目的、难以理解的材料等。另外,读者需要安静舒适等深度阅读环境时,也会考虑纸质书。有将近70%的受访者认为,纸质阅读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而认为络阅读和电子读物有最好阅读效果的则只分别占1 .41%和16%左右。由此可见,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正是传统纸质阅读的优势。
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与其信息丰富、搜索便捷、成本低廉的特点密切关联,在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时,被使用最多的方式(载体)为“络阅读”、“阅读”和“平板电脑”,前两者均超过 0%。
与此相对应的是,只有三成受访者每天阅读图书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根据调查,在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时间分配上,“络阅读<纸质阅读”的受访者(41.74%)与“络阅读>纸质阅读”的受访者(40.92%)几乎相同。也就是说,被访市民中花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与络阅读几乎相同,其中47.96%的受访者每天上超过一个小时。也正因此,络成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
市民购书频率有点低
上海市民花越来越多时间在络阅读上,在内容上,他们有哪些偏好?根据报告,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出版物,文学类图书是他们的首选。在纸质图书方面,居于前五位的种类,较为明显地具有消遣功能(“文学”、“历史”)、知识功能(“历史”、“经济、管理”、“心理”)、实用功能(“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心理”)。而除了“医药卫生”和“科普”之外,哲学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种类都排在最后八位。对于文学阅读的偏好,在络阅读方面更为明显,显示数字阅读领域络文学影响力巨大。
“他们已经拔过其他村的树苗 尽管市民首选纸质阅读,并偏好文学历史,但他们购买图书的频率同样不高,根据报告,每三个月购买一次纸质书的被访者占65.16%,购买周期为一个月的被访者为24.12%,而从不购买和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买一次图书的比例也高达14.15%,这样一个数据对图书销售和出版方不是一个好消息。
还有一个坏消息则针对那些有图书数字出版和销售的公司,根据目前的调查,目前付费购买数字出版物这一消费行为具有很强不确定性,付费行为本身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实习:李央)
江中初元公司孕期便秘怎么办
肠道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