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租房准备

公交窑业工具考瓷刀

2020-09-19 来源:开平租房网

窑业工具考——瓷刀

2004年7月2日《中国文物报》崔丽萍、沈岳明先生《浙江横山周龙泉窑考古的重要发现》一文称:浙江云和县横山周元代窑址“在轮机坑中发现了荡箍和修坯的刀。当时龙泉窑修坯是用什么工具的,很多学者认为是用竹片,这次的发现除了可证明是铁质刀具外,还可看出刀具的形状,这是首次发现”。 其实修坯铁刀早有出土,福建省博物馆《德化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中见盖德碗坪仑宋窑出土修坯铁刀一件,尚完整,只是锈蚀太甚,铁柄,刃作弧形,柄残长5、刃长18.5、背厚0.8厘米;浔中屈斗宫元窑亦出土铁刀一件,完整,锈蚀严重,木柄腐朽,仅剩铁柄,刀背呈弧形,与碗坪仑窑出土的铁刀基本相同,通长26.5、柄长6、刀长20.5厘米。 2000年12沪期铜围绕平盘水平42200元一线震荡月27日《中国文物报》载《井陉窑发现独特戳印点彩戳模》有:在作坊区发现“灰陶大盆、黑釉大瓷盆、方形耐火土质工作台面、铁质刮刀……”。 还有福建三明市草寮山后窑作坊区车坑亦出土过修坯铁刀。 修坯除铁刀外,尚有骨刀、银刀、瓷刀。如河南汝窑出土的“抿子:修坯工具,质地分骨和银两种,皆为扁平长条状,磨制光滑。骨抿子的一端有两排或三排排列整齐、大小相同的小孔,可能是修坯时滤泥所用。长10厘米左右,银抿子长11.9厘米。”(《宋代汝窑》,赵青云主编,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这里所指“抿子”即修坯刀。 最早见诸报道的瓷刀是1987年第2期《福建文博》刊发的丁炯淳先生《同安汀溪窑址调查的新收获》,有一“断环状器,似由一钵形体边沿切割下来的。四边均无断痕,口沿一边逐渐薄,内面刻一‘谌’字,内外面施青白釉,部分露红褐色胎。长8.4、宽3.5厘米,作用不明,也可能用于加工器壁”。虽报道中未用“瓷刀”,但也推测了其用处。 福建省博物馆《南平茶阳窑址1995年~1996年度发掘简报》(载《福建文博》2000年第2期)记载了一件出土于南平茶阳窑的宋代瓷刀,“瓷刀,平面呈长方形,侧面弧形,一侧有刃,弧面及刀刃部施青灰釉,刃部釉较厚,凹面无釉露胎,阴刻‘张己’二字”,这时瓷刀之名已见常用。 2002年笔者与叶文程教授一同在三明市文管办李建军先生陪同考察了三明窑,并得以见到元代整套的出土瓷刀,据介绍:在以往窑址中没有发现,为研究瓷业生产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制瓷刀具有竹、铁、木等,主要用于挖修坯胎。竹、铁等容易风化霉变与锈坏,而多难以保存,惟瓷刀能得以永久留存。该套瓷刀,“瓷质,刀身弧弓,见素胎和刃部施釉两种,最长13.7、宽4.6。其中‘堞甲’瓷刀,瓷质,素胎,凹面刻‘堞甲’铭,长7.4、宽3.8厘米”(福建省博物馆、三明市文管会、三明市博物馆《三明中村回瑶元代窑址发掘简报》,载《福建文博》1995年第2期)。 汀溪窑还出土一件“瓷刀,宋元,长5.6、宽5厘米,残,刀呈弧形,似为碗腹壁切割而成。胎骨呈青灰色,质细且坚硬,刀刃部分施青釉,釉层较薄,流釉,有玻璃光泽感,开细冰裂纹。内面刻一‘天’字,通体光素无纹”(傅宋良、林元平着《中国古陶瓷标本·福建汀溪窑》,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笔者亦在赤土窑采集到数件瓷刀,一件为南宋时的残刀,平面呈腰状,一面有刃,深灰胎。施青釉,一面仅施刀刃处。因长期使用,刀刃青釉已磨光。一面刻“吴宅”,一面刻“咸淳七年”铭,为非常珍贵的纪年瓷具。厚1.1、宽7.2、残长10.65厘米。还采集到平面呈半圆状,分凸凹面,自然形成刀刃,灰胎,无釉,因长期使用,刀刃摩擦较光滑,刻“吴”铭。厚1.08、宽7.35、残长7.3厘米。宋元瓷刀2件,其一残,与以上几件不同,为底平,四周上跷,柄手侧厚且高,余为刃状、较薄,灰黄色胎,施褐黑釉,平底只施边沿。厚1.2、残宽7.3、残长5.8厘米。另一件完整,平面呈腰状,接下来的几天里刃不锋,深灰胎,施青釉,底面无釉,有支钉泥痕,釉已剥落,口刃处光滑。宽3.2、长6.13厘米。王文径先生着《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漳浦窑·下册》记有赤土窑瓷刀,“纪年瓷牌,瓷质,无釉,作卵形,但已残缺一半,双面刻字,分别为‘丙寅咸’、‘当论册(?)’,同类瓷牌在赤土窑中尚见2件,可能是入炉烧造时为区别瓷器主人或窑工的标志牌。丙寅咸拟为南宋咸淳二年丙寅(1266年),牌残长7厘米,宽5.8厘米。” 从以上这些修坯刀具看,不但有铁质,还有银质、骨质、瓷质,也可能有竹质因岁月久远而腐朽。瓷质修坯刀具目前笔者未见他省出土报道,而且与铁、骨、银质形状不同。福建本省亦出土铁质与瓷质修坯刀具,但形状不同。它们的各自承担的工作是否也不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邯郸白癜风医院
福建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