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莫尼塔再论央行降准的逻辑
2020-09-05 来源:开平租房网
莫尼塔:再论央行降准的逻辑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未来商业运作肯定离不开互联。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今年3月1日央行出其不意地首度“降准”后,已连续4个月未再有动作,市场对今年“降准”的期待,也在屡屡落空之后降低了许多。然而,央行“降准”的逻辑是持续成立的,降准的窗口或在三季度即会打开。这里既有诸如弥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补基础货币缺口的“着眼当下”的理由,也有促进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更多地从数量型工具转向价格型工具的“立足长远”的考量。
逻辑一:基础货币缺口的客观存在我们估算,2016年新增基础货币需求为4.5万亿,新增基础货币供给为-1.3万亿,因此2016年基础货币缺口约5.8万亿。上半年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投放的基础货币,恰好约为全年基础货币缺口的一半。这也正是上半年央行降准屡屡缺席的重要原因。但波澜不惊的表象背后,我们认为不论从缓解商业银行盈利压力的角度,还是考虑到央行需不断滚动操作成本高昂,下半年央行或都不希望延续这种基础货币投放方式。
逻辑二:“零敲碎打”的投放方式并非长久之计第一个局限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准备金是收益较低的资产,因此“资产荒”背景下,高比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无疑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第二个局限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以OMO和MLF等滚动续作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不仅太过折腾,也无法稳定商业银行获得长期资金的预期。
逻辑三:高准备金率不符合货币政策转型的趋势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可以替代法定准备金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部分职能。从国际经验来看,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均在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后,顺势将存款准备金率快速下调至较低水平。其次,我国“利率走廊”轮廓日益清晰,准备金工具在流动性调节方面与之终有冲突。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在引入利率走廊之前几乎都提前终止了准备金制度。
逻辑四:“降准”的约束因素渐趋弱化上半年央行不愿轻易动用准备金工具的约束因素都将渐趋弱化。一方面,下半年央行维稳汇率意愿增强,干预消耗外占更需降准对冲。另一方面,下半年信贷投放或将面临缩量压力,更需降准提振信心。
诚如周小川行长所言,“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主要和外汇储备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对冲要求有关,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不是表明货币政策是松或者是紧”。也许是时候弱化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意义,而突出其“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的主要功能了。
广元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伊春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漯河白癜风医院在哪
-
- 上一篇
- 行业无利多消息连塑期货维持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