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学习体会八王昌付拳
2020-04-24 来源:开平租房网
王阳明的心学学习体会八(王昌付)
怎样致良知?5。
十五。修身是在事上修,正心是在念上修 原先生曰:但正心、修身功夫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事已产生。正心是未发边(事没发生。正心则中,身修则和。《传习录》91页。
启示:阳明说,正心、修身的工夫各有不同的用力处。修身是在做事中以天理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正心是思想刚刚萌动,还未见于行动前,以天理规范、完善自己的思想。简单说,正心是修心的,修身是正行。心正了就是思想适中、适当,符合天理了;修身了即按照天理办事了,也就与人与物和谐了,没有冲突了。
十六见善即迁,见过即改,才是真功夫。
原此心为善之心。逼真,见善即迁向往、趋向、落实。见过即改,方是才是。逼真的工夫。《传习录》98页。
启示:阳明反复强调的是为善之心的真切。甚么叫逼真他常借用孔子的一句话表达此意,如,好(hào)好(hǎo)色,恶(wù)恶(è)臭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对善就像见到美女一样趋往,就一定能够把善落到行动上;如果你对恶就像见到一样躲避,就一定能够把恶除得干净。所以,一切的一切,阳明让你要修养、存养你的那颗为善之心,到达真切的程度;具体在做事中,不懂、不会,或有其它困难,都能想办法解决。
十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此故事摘自络。
原。
孔子兄子有孔蔑miè者,与宓mì子贱偕仕(都当官)孔子往过(前往)孔蔑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何得何失)。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缺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译。
孔子的有个儿子叫孔蔑,与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当时同在做官。
孔子有一次,前去看望孔蔑,向他:自从你做官以来,有甚么收获,甚么损失吗?
孔蔑向夫子答道:没有甚么收获,却有三个损失:做官以后,公事纷至沓来,所学的没有时间去复习它,学问更加荒芜了;俸禄微少,亲戚们得不到一碗稀饭的帮助,与我越加疏远了;公事常常很急迫,就连吊唁死者、慰劳病者的时间都没有,因此朋友之间交情也淡漠了。这就是我做官以来的三个损失。孔子听后不高兴。
后来,孔子去探望弟子宓子贱时,也问了一样的问题。
宓子贱答道:自从弟子来这里做了官,并没有什么损失,却得到了三个好处:其一,过去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如今能够在施政中得到应用,因而对所学的更加明了;其二,有俸禄可以帮助亲戚们,故亲人与我更加亲密了;其三,虽然公事繁忙紧急,但仍统筹对死者的吊唁与生者的慰问,因此朋友之间的友谊反越加深厚了。
孔子听了深有感慨地对宓子贱说:真是君子啊!鲁国要是没有君子的话,子贱你又怎样学到的呢?
启示: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宓子贱就是这样的人,他把做官当作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这是知行合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实际。然而,孔蔑反之,学是学,做是做,学习得到知识不是为了运用,而是为了其它,或许为了在人前炫耀,或许作为当官的敲门砖。所以,虽然孔蔑是孔子的亲人,但他还是赞同宓子贱的学习、做事的态度。
十八开始克服一个缺点时一定要着实用意。
原先生曰:为学功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意图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意图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份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传习录》124页。
译为学的功夫有深有浅,初学时如不刻意好善恶恶,怎能为善去恶?这刻意便是诚意。但是,若不知心的本体原无一物,始终刻意好善恶恶,便多了这份意思,便称不上廓然大公。
廓然:旷远寂静的样子,指没有任何杂念,或没有故意、刻意,完全顺从天理或良知。
启示:开始克服一个缺点时,一定要着实用意或刻意为之,时间长了就要构成依照良知思行的习惯,不能再刻意为之了。如果长时间刻意那刻意反而成了杂念,便称不上廓然大公的境界了。另一启发是,万事开头难,开始总是费点劲,不要气馁啊!
贵州看癫痫病需要多少钱经常便秘是肠胃不好吗
更年期怎么调理身体
-
- 下一篇
- 爸爸载4岁女儿醉驾面临刑拘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