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不平坦介绍我所认识的张文海院士
2019-10-26 来源:开平租房网
不少人士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都有个共同点:一路走来不平坦。普通人是这样,学界泰斗 院士又何尝不是这样。
三年前有幸结识中国工程院张文海院士并参与其中一些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院士的经历和为人。张文海是我国有色冶炼行业首个院士,也是江西省首个本土院士,刚满70岁,在院士队伍里算是年富力强的了。看上去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两样,为人低调、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我还常与他争论问题。他总是精神饱满、不知疲倦,走起路来我们年轻二、三十岁的人都赶不上。他思路清晰、逻辑性很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最新的节能、减排的冶炼技术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冶炼强国。张院士几十年来不懈的创新经历和追求,让我发自内心的仰慕他人格的伟大。
60年代西方兴起了闪速冶金强化熔炼技术,但巴黎统筹协会禁止对华输出该技术。1970年代初,我国铜冶金工艺还很落后,不仅能耗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1970年张文海赴云南进行小型闪速炉实验,后来争取到国家760万元研究经费,历时四年才完成闪速炉大型工业实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当国家决定投资106亿按照落后的 鼓风炉 方案建设江西铜基地时,张文海提出的闪速冶金方案却被全国专家论证会否定,并开始建设。张文海没有失去信心,加倍努力工作,编译了16册《闪速熔炼文集》专著让大家学习。1979年国务院批准已施工一年多的江铜冶炼厂从 鼓风炉 方案改为 闪速炉 方案,张文海任总设计师。该工程于1985年建成投产,使我国铜冶炼水平与世界强国平齐。历时15年完成终于闪速炼铜方案。
1997年,张文海团队采用多项新技术,又使闪速炉的产量提高了四倍,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闪速炉,奠定了中国在闪速冶金技术领域的最高地位。国外同行说,中国人把闪速炉建成了橡皮炉。历时10年终于完成。200 年张文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张院士团队的 连续炼铜 技术在首次闯入有色冶炼领域的民营企业中获得成功应用,节能率达25%。历经10年完成。
去年底开始,张院士又准备冲击其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用闪速炼铁新工艺替代高炉炼铁的工艺技术,能耗有望下降25%,投资减少50%,污染物排放减少80%。好在如今的投融资环境以及对创新的认识比前些年好很多,不少风险投资、基金正与其团队洽谈合作,他们不想放过大好机会,我们也希望院士的愿望早日达成。
陶瓷行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相对来说快好多,相反国企对创新的响应并不迫切,因为不到人。在这种环境下张院士在冶炼行业完成多项如此重大的课题,实在是难能可贵。要长期承受行业专家、官员的否定、不理解、不支持,只有为理想去努力、去奋斗的人才能做得到,张院士就是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宝宝营养不良症状幼儿小便黄
两岁宝宝积食怎么办
-
- 上一篇
- 新盘首开新华红星国际广场
-
- 下一篇
- 安徽平板太阳能哪里买质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