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忆往昔高考失利葛格最终走向从影路
2020-08-15 来源:开平租房网
高考日,想必许多人都在回忆那些年的高考岁月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在人生的经历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每逢高考时节,总是会唤起曾经的回忆。倘若你是一个爱电影的朋友,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要错过。如果要选择电影专业,那么下面这个片单将对你大有益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奇爱葛格按: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日。
说起高考啊,那是斑斑血泪。
高中时候,身在不看颜值只看分数的江苏魔鬼重点校,葛格度过了非常励志、鸭梨山大的三年。
老师灌输的思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少一分,全省就有2000个人超过你。
更天了噜的不幸是,曾经身为化学课代表的偶,高一物理贼烂。第一次期中考就是48分,然后拼命买习题册学习,第二次期末成功地考了37分……再经过不断努力,才有了第二学期65、66的成绩。
这么烂的物理,只能让葛格含恨放弃化学,去了文科班。
以背书狂魔、题海战术为特点的文科班,也当然并不好混。
那会儿,也不懂恋爱啥的——讲真,是真的不懂,也没有时间,因为分数第一。文科班级那么多漂亮的美眉,葛格愣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过了三年。
想想也是可惜……
最近上出了一个鬼扯的小程序,能让你一夜回到高考时,葛格也测了一下。
照片上的,是有点像我,不过那会儿哪有这么细皮嫩肉,那会儿由于学习压力大,一顿葛格得吃五个烧饼的。
所以,有人现在吐槽葛格长得糙,其实将近20年,已然就是少年糙汉。
高中时,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碟。葛格是个好孩子,什么录像厅这么乌七八糟的地方,从来没去过。我主要是在路边摊儿上租碟,什么欧美片,什么香港片,都是门儿清。10块钱押金,一块钱租一天。
这么忙,看电影通常得偷着看。把租来的碟片放进碟机,一边放,手里按着电源插销,一只耳朵听电视,一只耳朵听父母回家的脚步声。当爸比那富有节奏的皮鞋声,每次想起的时候,赶紧把插销直接一拔,遛进小屋,掏出一本已然准备好的习题册。
爸比,当然也不傻,竟然能嗅出气氛不对。有时候,还会去摸摸电视机的后盖,但凡是热的,一顿训斥自然是少不了的。
不过,当年看电影的感觉真好,尤其的王晶的片子,葛格解压最爱,看《鹿鼎记神龙教》都笑抽了。
那会儿不懂爱,《大话西游》完全看不懂。
准备高考的时候,如此紧张,到了快考试了,反而浪起来了。
或许,是因为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录音系的原因吧。葛格觉得这种艺术学校,哥还不是手拿把攥——毕竟,葛格可是魔鬼全国重点校出身。
再加上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真的就放松了。
因此,现在无法想象,高考前几日最忙的时候,别人在温书,我还在看温兆伦演的《灰》,那年头的电视剧真的让人欲罢不能;高考的当天,上午结束一门,我还在中午时间看中央台《电视书场》栏目的“呼延庆传奇”……
结果高考分一出来,傻眼了,刚过一本线,心里就有点慌了。
恰恰,广院录音系,当年在江苏就招了一个人,一个连云港的女生人家比我多好几十分呢,葛格一瞬间绝望了,都准备复读了。
那会儿觉得,复读是有点丢人呵,可谁让咱因为电影,荒废了学业呢。
好在,广播学院第二志愿影视文学系录取了我:不是因为我分高,而是影视文学专业压根没有几个男生报名。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呀!
就这样,我一个报考录音系的音乐高手,走上了漫漫电影路。
至此,中国少了一个音乐人才,多了一个电影人才。
曾经风华正茂,此际已然苍老。
想起了当年的高考时光,还是值得怀念的,因为那种感觉再不会有。
在此,也借下图,祝愿所有的高考考生一切顺利!
高考过了,成年了,就可以来电影资料馆看片了哦。尤其本周五晚7点《火山情血》活动,欢迎大家带着父母来看,高考生凭准考证,全家免费!
电影资料馆,等着长大的你。
心水推荐:通向电影专业的必看片单
文 | Eros
高考到了,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编导类艺考教学中,有哪一些必看电影。而在考试中,有哪些电影和导演,面试考官们要听上几万遍。
电影在编导考试中体现在两个部分,笔试来说就是写影评,所以考生要对电影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面试中,如果实在没什么话聊,或者要给面试起一个头,就会问到“你喜欢看什么电影”,或者是“你有什么喜欢的导演”这样的问题。
因此,影单的准备,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要是一个十几岁高中生能够融会贯通的片子,又要稍微有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
其实,这也是考验到,一个考生的阅片量。一般来说,一个高中生,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阅片量并不会有多高,而且看电影的方法,也可能更多的是以一个纯粹观众的角度来看。于是,在编导类艺考的教学里,就会有视听语言分析 和观摩影片 两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这个视听语言分析,必然要看的,有两个著名的段落。一个是《战舰波将金号》里的敖德萨阶梯一段 ,另一个就是《罗生门》里走进丛林的13个镜头 。
怎么说,这两个片子都是影史当中赫赫有名的佳作。其中爱森斯坦搞出来的十几种蒙太奇,也是考生文艺常识部分的噩梦,总会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考到其中一个,这个噩梦也会从艺考延伸到考研。
战舰波将金号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1925)
有的时候,也会讲一下《辛德勒名单》作为一个黑白片,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红衣服小女孩。
其实《公民凯恩》也是一个时常会出现的片子,但是因为这个片子水太深,很多草台班子艺考机构的老师,自己都是搞不懂的,所以就直接跳过比较方便。
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
当然,还有一个短片,是绝对不会被放过的,就是陈凯歌在短片集《十分钟年华老去》里拍摄的《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这个片,是最好作为编导生教学使用的,因为它镜头语言呈现方式非常直接明了,主题也是青春期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的。不仅编导教学喜欢使用《百花深处》,很多学校影评考试也喜欢用《百花深处》,如天府之国的某综合类大学,真的连续考过好几年《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Trumpet (2002)
在长片部分,有一中一外两个片子,非常容易遇到,《花样年华》和《末代皇帝》。
选择《花样年华》来做视听分析,也是因为它非常突出的镜头语言 ,像是刻意的从来没有出现过梁朝伟和张曼玉另一半的脸,而且相对来说,它所传达的主题的普世性,或者是很多细枝末节的部分,都是比较丰富,能够选择很多切入点来进行分析。
花样年华 花樣年華 (2000)
选择《末代皇帝》的出发点,也是视听语言丰富 ,同时它能指和所指的部分,都比较好让少男少女们理解。
同时,《末代皇帝》也是一个足够大的电影,史诗巨片。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
为什么没有《这个杀手不太冷》呢?因为这应该是学前就看过的吧!《罗拉快跑》就是一个非线性叙事的常见课堂案例 ,会拿《罗拉快跑》来讲这个结构的培训班老师,估计也是没有看过其他类似作品了。
还有一些电影,感觉是可以建立学生的三观 ,像是用《情书》告诉学生们爱情多动人,用《美丽人生》告诉大家亲情真伟大,用《天使爱美丽》告诉大家生活太奇妙。
美丽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除了电影之外,有几个电视纪录片,也是在常见选择范围之内。像是《最后的山神》,《龙脊》,《英和白》,《幼儿园》等等。
基本来说,都能把少男少女们看哭,还有老师放《俺爹俺娘》的时候自己忍不住哭出来的。
俺爹俺娘 (2003)
这些纪录片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电视感很强,一看就不是会上银幕的东西;其次是拍摄对象比较边缘,要么是穷山恶水,要么是社会边缘人士;再次是手法质朴,但社会意义又较为深刻。
也是有不少学校所谓影评,是会考这一类电视纪录片的,而且还会出现不少离谱的东西。
像是某包邮省著名高校,影评考的是自己学校拍摄的该省宣传片。又像是帝都某知名广播学院,影评直接考了一段央视。更离奇的是,湖南省联考的影评,以前是考电视散文,我估计95后都不知道电视散文是个什么东西了。
幼儿园 (2004)
如果以导演来建立坐标系,国内导演最常见的就是第五代和第六代。第五代说实话,也就截到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个人,田壮壮都不一定有,能放个《盗马贼》就算是不错了。
有些培训班很喜欢放一放娄烨导演某部豆瓣电影没有页面的影片,当然,大多数青春期少年看到这部电影,都会情不自禁觉得自己逼格更上一层楼,签名都要改成“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 娄烨导演另一部《苏州河》也是一个常见选择,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吼着:“你会不会像马达一样来找我。”
苏州河 (2000)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真的就是必备,很多艺考老师喜欢借由这两个片子给考生灌输一种姜然而对不实施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被监督对象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文最牛的概念,为什么只到这两部呢?因为他们不一定看得懂《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2007)
在港台导演,王家卫和李安是必不可少的。真的,差不多每五个考生,必有一个说的王家卫或李安。而且选的片子,王家卫大概就是《花样年华》和《一代宗师》,李安来说“父亲三部曲”和《卧虎藏龙》的出现概率比较高。
有些地方,是会稍微讲一下侯孝贤和杨德昌,但是总会有不清不楚的部分。不过,想想,要花季少男少女们,去看杨德昌的遗作《一一》,也是太难有多少实际的体会。
考生在选择这些面试要讲的导演或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有一个延伸性 。
像我的朋友在考电影学院的时候,说很喜欢李安的《色·戒》,就被问到王佳芝是哪个党派的。我在考试的时候,谈到《卡波特》,也被问到《冷血》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也是《卡波特》片尾出现的一句话:“真正令人流泪的不是未应验的祈祷,而是应验的。”
卡波特 Capote (2005)
在国外导演来说,一定会出现托纳多雷的三部电影,我这里不写是什么,大家看到托纳多雷这个名字马上浮现出来的三部电影就是了。
主要原因也是在这三部电影具有“时间与爱的普世价值观” ,这句话还是在奇爱葛格微博上看到的,评价《一代宗师》的时候,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电影品质衡量的标准,尤其是大众经典范畴内的作品。而这一次居然是被印度队逼平。从表面上来看
大卫·芬奇和诺兰大概也是被选烂了的导演,知道为什么你们考试被刷掉吗?和他们拿不到奥斯卡的原因一样。
其实昆汀也算是一个常见之选了,但是,毕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太反动,说到底还是学校招考,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2000)
不过上述这一摞,基本没有脱离豆瓣TOP250的榜单,听起来太老生常谈,其实还是有很多综合类院校是吃这一套的。
可以看出来,除了个别电影史上真的挖不掉的标杆性作品,也就几个视听语言上特别标志性的电影,这些电影差不多也都是80年代后的作品了。
在导演方面也可以发现,他们基本都是还在活跃中的导演,并且在某些方面很有建树,同时,作品并不算太多。对于速成来说,的确是很有帮助。
但这些电影,在面对一些综合类院校的时候的确很有用。像我自己考某综合类大学的时候,说最喜欢的导演是伍迪·艾伦,一位特别和蔼的面试老师反问我:“这个导演有名吗?”
编导类的考试毕竟不是只面向电影一个维度,很多属于传媒方向,或者电视方向的老师,对于电影的认知,可能也就是在那个大众经典的范围内。
《奇爱博士讲电影》的主讲人尹珊珊老师,也是今年中戏艺考的面试官,她在艺考后特别惊讶的说到:“现在的高中生连丹泽尔·华盛顿都不认识了!”其实并不是丹泽尔·华盛顿真的过气了,而是这些小朋友还没有真的展开自己的观影之路。
宝宝脾虚传染科
平顶山看白癜风去哪里
-
- 下一篇
- 行业别让空气净化问题影响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