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局新建楼堂馆不能编报预算
2019-08-12 来源:开平租房网
部门决算经常会与预算存在差异,这是什么原因?三公经费使用两个年度的决算数作对比,这样客观吗?面对这些在预决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市财政局发言人、副局长韩杰一一答疑解惑。此外,她还称,北京的公车改革正在拟方案。她认为公车改革后,整体上公车的购置、运营、人员经费支出会减少,公车经费会有一定下降空间,而且比例不会太低。
10月底前16区县将公开本级政府部门决算
北青报:您之前说过今年决算公开中,市区联动加强,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韩杰:在市级政府及部门公开决算的基础上,今年16个区县在报请同级人大审议决算后,将一并公开政府本级及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情况,10月 0日前16个区县将全部完成本级政府和部门决算公开工作,提前一年达到中央要求。
预决算存在差异并不一定意味着执行随意
北青报:以前很多人喜欢拿预决算进行对比,可能有些部门差异很大,这样比较科学吗?
韩杰:由于数据统计口径多,管理要求不同,简单对预决算比较后作出推算容易形成与客观情况相悖的问题。
就说部门支出预决算差异问题,有人认为预决算差异这么大,是不是执行中存在随意性?实际上,预决算口径上有差异,年初预算是反映当年的财力情况下,批复的在年初具备下达条件年度预算资金安排情况,决算不仅包括当年预算安排资金,还包括上年预算结转的资金、年度执行中中央追加的资金及新增事项追加资金。对预决算差异简单比较不够全面客观,应该结合部门职能,关注年度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
如职能增加造成三公经费增长是合理的
北青报:三公经费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很多人也喜欢对两个年度的决算数据进行对比,这样做客观吗?
韩杰:由于两个年度工作内容上的差异,不宜简单对两个年度的决算数据对比。年度决算是对年度预算执行的情况,是当年部门结合职能、工作内容实施的各项工作在经费上的反映,和上一年经费没有必然的数据联系。比如有的部门201 年由于中央体制调整,下放地方管理,新增部门经费由地方财政保障,涉及的行政经费、公车购置等可能会增加,不能单纯从数额上判断支出的合理性。三公涉及90个部门,尽量正确解读预决算之间差异,90个部门三公总数比预算下降,但个别部门新增加的任务或者职能会增加,比如高检、高法新增第三法院和第三检察院,中央铁路系统的法检下放地方管理,这块三公经费会增加。分析时,要根据说明事项解读,看有没有合理的理由和依据,如果是职能增加了造成的,我认为还是有合理性的。
北青报:行政经费能否通过人均支出横向比较各部门的支出水平高低?
韩杰:目前行政经费反映的是市级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维持运转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设备购置、信息络运维等一般项目支出,行政经费支出规模取决于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性质,如果简单用经费总数除以人数,按人均测算,无法客观、准确反映各部门的实际支出情况。比如,部分部门承担全市性大的信息化系统,人均行政经费支出规模可能会较大,不能简单与部门支出是否合理挂钩,应结合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
中国地产是中国互联中心·中国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站。以引导正确的行业舆论导向为己任,为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产业提供一个高效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
宝宝晚上咳嗽
小儿夜间咳嗽
2个月宝宝咳嗽怎么办
济南治牛皮癣专科哪家好石家庄妇科的专科医院哪家好
重庆妇科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