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房选房

谈玄论道丨道德经中的处世之道碾压一切套路永恒

2021-04-12 来源:开平租房网

谈玄论道丨《道德经》中的处世之道,碾压一切套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中的水

道教的哲理包罗万象,但与世人休戚相关的还是行为哲学,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处世之道,这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有非常形象的说明。

古代哲学家经常使用具体事物用作哲学的比喻,水是用得比较多的典型,不过老子似乎对水这一意向情有独钟。

一部《道德经》,就有五章提到了水的榜样作用,在第八章中说的格外清楚。天下最善良的德行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把生机送给了万物,让他们得到生存的大利,可是从来不去争占自己的功劳。相反却愿意到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去,哪怕那里又脏又臭,又低又暗,水从来不会计较。

像水一样为人处世

像水一样的品格基本已经接近老子推崇的道的境界了。

所以为人处事也要像水一样,抱着普利群生的大愿,保持谦卑的态度,不在众人中争名争利,先默默耕耘,暂不问收获,一心为善,并不刻意讲求福报。这才是道家价值体系中所谓的积阴德。带着目的去行善只能是积阳德,自然会低一个层次。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经文中的三字句一连说了七个善,前人对水的这些美德,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

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络上就疯狂流传着王功权给创业者的六条建议这样的励志鸡汤文章 像水一样修身求道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水是一种产生生命的要素,宇宙之中没有水的星球,通常也不会有生物出现,水对于人也是性命攸关的,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

属于道家范畴的《管子水地》中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水聚集在草木之上,根得其度,花得其数,实得其量。世间万物都是如此,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

因为万物莫不以生,所以称其为水神也不为过。

常季请教孔子:人的平凡心灵,怎样才能领悟到永恒的哲理?孔子就拿水打比方:你要想照见自己的模样,在流水边是看不清的,只有站在静水边,才能看得出自己的相貌,所以人唯有静止下来,才能端正自己的心性,然后再去端正众人的心性。

鲁哀公请教孔子,怎样充实自己的德行,而又不让人觉得张扬,孔子回答说,可以学习水。水一旦停止了脚步,聚集起来,就静止不动了,这时它的内部是非常充实的,外部却毫不摇荡,关键就在于一个静字。

这两段话其实都在用水性来解说守静的修养,《庄子天道》中也提到,使得万物无法扰乱你的心灵,唯有一个静字。因为水一旦静下来,便可照见人的相貌,而且平衡得可以成为匠人测试水平的工具。所以人心如果能够像水那样平静,早晚便能得道。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学问,儒道两家因此理论相通。孔子平时无事总爱站在河边看水,曾经留下千古流传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从《论语子罕》中记下了孔子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反复吟诵。

徐子曾经也问过孟子,孔子经常提到水,他为什么那么关心水呢?孟子笑着说,你不如去看看那些河流的发源地就会明白。起初,那里仅有一股一股的泉眼,昼夜不停的往外流水,接着充满了沟沟道道,水便开始向前流淌,最后越聚越多,流进浩瀚的四海汪洋。

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水有根有缘。七八月间下起的暴雨,能够很快填满所有的沟沟道道,连原本干涸的溪流,都很快被水充满。可是暴雨一停,太阳一晒,就恢复了原来干渴的状态。做学问也是如此,如果无根无本,只能得到昙花一现的效果。

说到底,水是我们平日里修身养性的样板,我们要时刻记住老子的话上善若水,也许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在复杂世界中找到一丝慰藉,觉得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西安白癜风治疗费用
贵阳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医院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