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面前自主创新不能仅是做门面功夫
2020-03-29 来源:开平租房网
德系车面前 自主创新不能仅是做门面功夫
■ 核心讨论
德系车企进入中国,开始逐渐脱掉了“固执”的外衣,原因是随着汽车工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尤其对于要跟丰田汽车争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大众汽车而言,中国对于其全球战略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对于正努力追求进步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自主创新却依然是一条十分艰难的路。毕竟“拿来主义”和“山寨主义”实在是太好用了。
究竟要不要耐得住寂寞搞自主?我们现在合资的车型中是否擦出过自主创新的火花?中国合资企业的路在何方?在这些宏大命题前,我们有着自己的辩述和理解。
1新宝来、朗逸是自主创新的产物?
赞
新宝来和朗逸设计在中国,生在中国,只在中国销售,可以认定是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
首先,合资企业成立之初一直依靠引进成熟车型来发展,但大众汽车在全球其他市场并没有新宝来和朗逸,所以它不是一款引进产品;
其次,这两款产品都是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考虑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是在国内完成设计研发等全部工作的;
再次,两款产品都是由合资企业研发团队开发,特别是朗逸,尽管研发也得到了德国大众总设计师支持,但上海大众研发团队中,中方设计师是主力,起到了主要作用。最终,朗逸由上汽集团胡茂元董事长和德国大众集团Dr.W interkorn董事长共同验收,由此更体现了中方在研发中的话语权。
最后,一般合资企业生产非自主车型,必须向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生产朗逸和新宝来,不再需要向大众汽车支付技术转让费,这更说明其自主研发本质。
弹
根据管理学的理论,“创新”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本性创新,一种是对原有产品进行细节改进,以使得性能更加优异。而两大类创新的代表者分别是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发明了手提电脑,日本索尼公司造出深受青睐的V A IO,台湾富士康生产它们。后来国际商业机器宣布退出个人电脑领域,中国公司联想电脑买下了这个品牌与专利。回望一个成熟行业的发展阶段,综观往来的各种角色,我们便能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新宝来还是朗逸,实在都算不上自主创新。最多只是对原有产品的细枝末节的改进,而其根本也不是面向产业的技术革新,而是针对区域市场的外观变化。
IT行业讲创新,电脑外壳变得花花绿绿不叫创新;电脑应用软件百花齐放也不算创新。何谓创新?处理器和系统软件的创造、更新。它们在哪里?在英特尔、IBM和微软公司的手里。技术的差距和壁垒决定我们从事的一切只是市场行为。
反观汽车行业讲创新,总不能因为多研发了几种喷漆的颜色,改变了车内装饰的风格,给门把手加了镀铬就称之为创新吧,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挂甚至是车内整套电子系统的革命性突破。而在这些领域,众所周知,我们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是——— 至少20年。
2自主创新应脱离大众启用全新品牌?
赞
既然新宝来和朗逸是自主研发的产品,那么从理论上说就应该设立一个新品牌。因为尽管两款产品上有着明显的大众汽车设计风格和技术特点,但毕竟体现了很多中方设计思路,以及中国市场特点。新宝来和朗逸已经不是纯粹的大众汽车产品,那么完全可以设立一个新品牌,就像广汽本田一样,它同样是合资品牌做自主研发,但设立了一个新品牌理念,这个品牌所有设计、产品和知识产权全部归合资企业所有,完美体现了其自主研发特点,这样才是善始善终的决定。
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亦多次宣称,朗逸和新宝来是自主研发的产品;既然如此,他们就应该有勇气为之设立新品牌。的确,把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的大众LO G O放在产品前面,带来的好处相当多,比如更多关注、更多消费者青睐、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从合资企业利益角度考虑,这样做的确可以带来更多销量和利润。但是他们的做法从逻辑上看并不严密,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缺少勇气,真正做自主的勇气。
弹
小时候母亲对于我的好高骛远有一个通俗的说法:还没学会爬就要学飞。两家合资厂脱离大众品牌去独立搞一个全新的品牌不是不可以,然而时机远未成熟。
排除“拿来主义”,以我国现有汽车研发的真实水平,一如性能仅相当于386、486的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龙芯,就算我们的政府、央企有心栽培,也没法让它跑上路,就算让它跑上路,也没有消费者愿意埋单。先当好学徒才能做师傅。不是会剪裁就能做设计师。这其间有一个质的转变。用一汽大众前任总经理竺延风的话来说就是,搞自主得“耐得住寂寞20年”。
20年是多久?20年是一代人的青春和职业生命。但是只有经过了这样的积累阶段,才能积蓄起足够的人才和技术。
事实上,上汽集团的荣威、明爵就是借着上海通用与上海大众合资后的技术和人力做起来的;就在我们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传祺也上市了。
哪天能够彻底依靠别人了,才能自己单干。单干的那天就别总指望着“合资伙伴”的“友情”援助了。
3宝马、奔驰中国工厂不仅仅是代工厂?
赞
的确,宝马和奔驰两大豪华品牌合资企业,逐渐成为两大品牌在华的代工厂,这种趋势在华晨宝马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如果说北京奔驰在市场、销售和渠道等关键领域明显有着话语权的话,在华晨宝马,经过一段时间抗争,中方已经将很多权力放弃了,比如网络筹建、市场推广等,宝马大中华区掌控了一切,华晨宝马彻底沦为代工厂;华晨只是在财权上进行把控。
但是,作为合资企业来说,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不应满足于代工厂的现状。同样是德系合资企业,为什么上海大众里面,中方能掌握话语权,而在豪华品牌合资企业里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与外方相比,各个方面差距太大。除了出资是50比50对等以外,在所有其他领域,中方都没有办法争取平等地位,比如技术、产品、渠道、市场和销售,宝马和奔驰有着全球经验,但中方在合资企业成立前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从这一方面看,短期内沦为奔驰宝马代工厂是一种必然,但长期来说,中方一定要在合资企业运行中学到知识和经验。在很多大众品牌合资企业中,已经逐渐体现出后合资时代特征,其标志是中方话语权的增强。随着本土化特点日益突出,未来在豪华品牌合资企业中,应该有更多中方的声音。
弹
宝马、奔驰在中国的合资厂是代工厂?不是代工厂?就是一个代工厂!
当我们在讨论中德合资企业的关系时,总是习惯于把争论的焦点放在是否拥有“话语权”上。事实上,作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富士康,台湾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在整个IT产业链上,它还是一个代工厂。原因是它不掌握技术,不拥有自有品牌,它靠帮别的企业代工贴牌产品来赚钱。
所以“代工厂”本身并不存在贬意。如果从根本上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产品销售的通路,那么代工又何妨?!
反之,如果目标是有一天能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车,那么在合资厂里即使拥有了对生产线、销售、财权、人权,全部的权,但不掌握核心的技术,不拥有可以自主研发的团队,长期来看,那不还是一个代工厂?!拥有了财权、人权、销售权的代工厂。
总结陈词
正方:从上面三个分辨题的观点来看,可以明确即使德系研发能力再强大,我们也应该提倡自主研发。因为是否提倡自主研发,不是由外方是否强大决定的,而是中国市场有这个需求,中国汽车业同样有这样的需求。
从我国汽车业发展的角度看,自主研发需求更加迫切。汽车业开展对外合资的初衷是“以市场换技术”,过去30年,应该说这一目标并未能完全实现,外方在真正核心技术上控制非常严密;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针对国内市场特点开发新车的需求日益重要,这时中方的作用和重要性才真正体现出来。相比于外方,中国人更加熟悉自己的文化和喜好,他们在设计上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中方只有真正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才能掌握最核心的技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将迎来“换技术”的最佳时机。
反方:抛开自主与创新、技术与市场这些宏大命题的辩论。单就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合资企业内部独立品牌搞自主是很不现实的。原因是,对合资企业而言,中德双方各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合资的目标是生产汽车为双方赚取利润,而不是汽车发达国家对汽车发展中国家进行人道援助。因此,让合作方在技术、品牌转让上做出让步的原因是自己想另起炉灶撇开对方单干,无论合资方是谁估计都很难接受。
因此,一如在前文的陈述中所言,记者个人认为,最好的自主创新的方式应该是通过长期的合资,积累人才,积蓄财力,积攒技术,并于适当时机,以一汽集团、广汽集团或上汽集团的名义搞自主。而这个所谓“适当的时机”,则应该是以“没有德国人了,我们也一样能造出车,卖好车”为标准的。
湛江治疗牛皮癣方法
淮安男科医院咋样
悦而维生素D3滴剂胶囊
治疗滑膜炎的药都有哪些8个月宝宝咳嗽
什么方法治疗头晕眼花